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朝请郎新除中书舍人季陵可除徽猷阁待制知临安府1130年3月 宋 · 綦崇礼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三九、《北海集》卷三 创作地点:浙江省
敕:乃者长江失守,敌骑南凌,爰及钱塘,亦陷蹂躏。
念戎马之退,徒委空城,而兵火之馀,尚多失业,肆择循良之牧,得予侍从之英。
具官某学贯圣言,才周世务。
处米盐之密,明既析于秋毫;
当盘错之时,刃亦游于馀地。
顷从纶阁,丐领真祠。
式资尔雅之文,方复代言之任。
吴江之谋帅,辍禁掖以抡才,佥曰汝宜,勉为朕往。
仍还近职,以示宠章。
载念浙江,重罹戎寇。
烟尘甫熄,益脩禦敌之方;
井邑新残,务致安民之应。
亟回驿骑,往慰吾人。
可。
朝散大夫徽猷阁待制季陵可落职依旧宫观 宋 · 綦崇礼
 出处:全宋文卷三六四○、《北海集》卷五
敕:朕操予夺以驭臣,明赏刑以励世,行之以公义,处之以无心。
苟自致于人言,固难逃于邦宪
具官某,顷当明受,实掌赞书
属逆党之啸凶,惧外臣之赴难,谋夺之兵而不可,欲加之罪其无辞。
尔适代言,乃颛顺指,肆为诬诋,曾靡嫌疑。
方资耳目于言官,委心腹于枢辅,览抨弹之继上,酌好恶之甚明,其收从橐之华,尚假真祠之逸。
往加惕励,毋重悔尤。
可。
论四阴之證状 南宋 · 吴昌裔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四一七、《历代名臣奏议》卷三一○、《宋史》卷四○八《吴昌裔传》、《续资治通鉴》卷一六八、乾隆《中江县志》卷八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八五
臣窃见立秋以来,常阴为沴,先一日大雨雹,越翼日暴风至,霪雨不止,至于旬时。
蚤禾坏于垂成,晚稻伤于既颖。
丰穰之候,转而凶荒,将恐害于粢盛,无以供我军实。
又闻天目一带洪浸漂流,水冒近畿,是殆为兵为饥之證。
《占书》曰:「雨雹,阴胁阳也;
霪雨,阴干阳也」。
方金火之交,而厥罚常雨,此非阴盛阳微之故乎!
夫臣者君之阴也,妻者夫之阴也,小人者君子之阴也,四裔者中国之阴也。
且自圣上揽权之后,固无昔日擅命之臣。
惟威令积弱,不能以运掉三边;
纪纲浸颓,不能以操制诸将。
习强者方命,怙宠者玩威。
第功赏者多肆于诞诬,报军书者辄轻于狎侮。
偏裨擅离部伍,而不知有国法;
士卒敢淩州县,而不知有朝廷。
积是强形,渐不可长,此非将帅之权太盛乎!
方国步艰难之日,正君心恐惧之时,而道路流言,窃议圣德,谓宫廷燕饮,频为过差,阁分妃嫔,多著位号。
知书近侍以奇巧而移上意,私谒邪民以险陂而通外交。
甚至外廷之除授,或倚于幽阴;
帅柄之请求,辄通于中禁。
于柔道,职是厉阶,此非女宠之谒太胜乎!
端平人才之盛,蔼然有小元祐之风,不一二年,初意渐变。
君子则厌薄以为无益,小人则爱惜以为有才。
三凶嘱托以潜归,二孽侥觎而再起。
不惟昔之所斥者复乘隙以求进,而今之所摈者亦旋踵而得迁。
旁启多门,自塞正路,此非旧人复用之渐乎!
蒙古凭陵中夏,盖非残金之比。
初犯蜀口,五郡为墟,继犯荆襄,十州如燬。
将士征行而不得卧,妇子流徙而不得归。
欲战则窘事力之不强,欲和则虑情款之未实。
又况唐、邓、均、陆之寇导之以扣江,秦、巩、、维之族诱之以斡腹。
内外受敌,殊可寒心,此非敌国窃发之證乎!
凡此四端,是皆阴类,事形于下则变见于天,證象孔昭,警戒甚至。
陛下代天作子者也,所宜昭德塞违,以回渝怒之威;
大臣佐理阴阳者也,所宜开诚布公,以消乖沴之气。
阳明胜则德性用,阴浊胜则物欲行,消长之机,正宜凛凛。
今大昕坐朝,间有特不视事之文;
私第谒假,或有时不入堂之报。
上有耽乐慆逸之渐,下无协恭和衷之风。
在内则嬖御怀私,以为君心之蠹;
在外则弟子寡谨,以为朝政之累。
游言噂沓,宠赂彰闻。
欲以此销烁群慝,呼吸太和,得乎?
建炎三年六月,阴雨不止,高宗罪己求言,宰执引咎求去,郎官以上皆许言朝政阙失。
中书舍人季陵以三阴之说应诏,谓能制将帅为德之刚,能抑宦寺为德之正。
御史中丞张守亦以三阴之说抗疏,愿严恭寅畏以修其德,更选任辅弼以修其政。
上下动色,祗畏明威,卒扶炎精之光,以基中兴之盛,皆自高宗君相一念抑畏中来也。
臣愚欲望陛下仰绳祖训,顾諟天明。
远声色,戢宦寺,以清宅心之源;
进忠良,斥奸回,以公用人之柄。
宣明典章,以申御将之法;
谨固封守,以严备敌之防。
二三大臣,各一乃心,各和乃政。
通宫中府中为一体,毋使陟罚之异同;
合在边在廷为一家,毋使细大之偏重。
如此君臣合德,中外革心,未有不转灾眚而休祥,易阴蒙而旸霁,天下事变,亦当阴消潜弭而不足忧矣。
臣不胜拳拳。
改葬西山延仲主簿特赐庆什次韵 宋 · 许景衡
七言律诗 押侵韵
改卜西山痛更深,新莹松柏未成林。
三牲不待平时养,再命何胜永慕心。
泉壤多应增喜气,陇云还为结愁阴。
褒称重辱新诗句,拜德浑如旱岁霖。
延仲墓志铭 宋 · 许景衡
 出处:全宋文卷三○九八、《横塘集》卷一九
崇宁元年秋八月甲子平阳延仲卒于京师,年四十一。
其友人蔡元康既为之具棺歛已,又行三千五百里护其柩以归。
后十一年政和壬辰某月甲子,其孤时敏葬君所居邑浦边村之西山,前期至书状君行,请铭于余。
余与延仲故往来,知其为人,宜铭也。
延仲讳某,资禀浑厚,不事表暴。
父死,奉祖母杨氏尤谨。
杨常曰:「吾儿虽不幸,有孙如此,亦何忧」!
卒年寿九十,延仲持丧如礼。
里俗倾资奉老佛,俾诵其书祈福死者。
延仲以为谨身节用,养生葬死,吾圣人所以教人者,独不率而行之乎?
乃集同志读《孝经》曰:「愿以是为乡闾劝也」。
比举葬,江上半渡,风涛暴甚,延仲伏柩而哭,曰:「罪逆应死,顾吾亲独何辜?
天地神明,忍至是乎」?
俄顷风息而济,议者以为延仲孝感云。
曾大父某,大父某,父某。
其先漳州人五代之乱徙于温,世田家,至其父始喜儒,故以命延仲
延仲有志于学,善取友,不妄为然诺,其周人之急惟恐后。
累从进士举于乡,辄弗售;
比西游,又不及试其艺以死,故与之游者皆悼惜之。
初娶林氏,再娶璩氏,先卒。
孙三人:曰某某,皆从学,庶几有成君之志。
铭曰:
夫《孝经》名教之极也,而延仲以之谕俗。
送死大事也,而能以诚格焉。
书其墓石,以斯二者,亦足以见其为人之大略云。
辞免太常少卿申尚书省(三) 宋 · 程俱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三二、《北山小集》卷三六
近具状乞赐罢免太常少卿除命,检详前此累次状劄,乞陶铸外任或宫观差遣,于今月十九日再准省劄,备奉圣旨不允。
某再具状,述昨方乞外任及宫观,未蒙施行间,有此除命,义难祗受,乞赐检详前状施行。
今月二十五日,再准都省劄子,奉圣旨不允。
某疵贱小官,上渎再三,累烦朝命,死有馀罪。
契勘庶官自来唯左右史台谏官例有辞免,止是备礼一辞,其馀必有因依,方敢冒陈情悃。
今来若非义有可辞,岂敢屡违朝旨?
某之知义难安,不敢祗受者,其说有五,不避烦渎,今请一一具陈。
某近请外任,继乞宫观,未蒙施行,乃叨进擢,若遂就职,则是前日叩请皆非本情。
以迹观之,难逃清议。
此某所以不敢祗受者一也。
昨者车驾到杭州之初,某尝于朝廷妄陈管见,以谓元丰官制初行,除官尚多不足。
祖宗以来,慎惜名器。
自崇宁后,于是从官悉皆除足,至诸曹郎吏无复阙员,官以益多,事不加治。
今国步艰难,尤非崇虚饰、备冗官之时,进一士当得一士之用,具一官当有一官之实。
其间亦及太常少卿礼部郎官或可互兼之意,推此类具言之。
近闻已除黎确太常少卿,而季陵亦兼权寺事,继又除某。
若遂就职,则是苟叨目前进擢之利,不顾前日所献之言,此某所以不敢祗受者二也。
祖宗以来,三馆台阁承学之士,必更中外繁剧之选,才德器业如韩琦,经术士行如王安石,文章才气如苏轼,皆以馆职监左藏库或省府推判官,与夫州郡之寄。
不唯不以文学、政事分为二途,亦使中外迭居,周知吏事。
顷年以来,颇乖旧典,故分符出使者或多文俗之吏,雅意本朝者鲜知裁剸之方。
如某鄙陋么么,盖不足道。
虽入仕之初上书邪等入籍,居选调十有七年,然自改官以来,宫观任满,即备员书局,从初至今,两为著作佐郎,三为礼部郎官,徒以编摩著撰为名,初无赴功立事之补。
今乃更蒙擢置奉常,典司礼乐,尸禄充位,益负厚颜。
某实何人,常玷清选?
故力乞外任,冀效寸长。
不然,辞富居贫,窃食宫观
今来除授,某所以不敢祗受者三也。
某以废斥之馀,赦复旧官,曾未三年,浸还旧物。
虽艰难以来,朝廷兼收并用,何所不容,然疲驽选愞,上不能捐躯引义以徇国家,次不能被坚执锐以卫社稷,下不得分忧共理以备使令。
四郊多垒,臣主忧辱之时,虽处庶僚,岂皇宁处?
此某所以不敢祗受者四也。
而又私计狼狈迫切之甚,不敢不布腹心,以觊矜察。
某奇蹇穷独,世无与比。
昨在镇江,两经兵火。
近者仓猝随驾起离,身与妻孥徒步趼足,饥冻累日,奔赴行阙,沿路遭劫,资用无馀,血属幸存,贫病交至。
而年垂六十,老无子息,内无弟侄群从之助,外无甥婿强近之亲,病妻疲弱,三女未嫁。
苟今寄寓他所,恐亦未保生全。
故欲备员外任、宫观差遣,不唯小输驽蹇,以谢素餐,亦或收拾妻孥,待尽丘垄。
若勉就宠迁,岂得遽去?
此某所以不敢祗受者五也。
伏望朝廷察其诚恳,特赐指挥检详前状施行。
新除户部侍郎季陵辞免恩命不允诏 宋 · 汪藻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七○、《浮溪集》卷一四
惟周官以司徒致天下之财,而冢宰均节之,其权可谓重矣。
后世惟盐铁领于丞相,而出纳之要,实总地官
自军兴以来,调度百出,则户部盖兼萧何、刘晏之任。
乃者官缺,颇难其人。
以卿详练精明,神无滞用,通于世务,所至可称,悉付利权,佥言惟允。
亟供尔职,何以辞为?
季陵右司员外郎 宋 · 汪藻
 出处:全宋文卷三三六四、《浮溪集》卷八
朕惟国家艰难以来,百司纲纪,日失其序,诏令稽壅,吏媮不虔,思得誉髦之英,任吾宰属之职。
以尔受材开敏,临事激昂。
经术精深,为诸生之冠;
议论坚正,有前辈之风。
稽诸佥言,汝称兹选。
惟蚁封知良马之艺,惟肯綮见良庖之能,勉究乃心,赞成予治。